2022回顾 | 煤炭:从紧张走向宽松
发布时间:
2023-02-09 10:40
进入2022年,整个煤炭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保供稳价压力。2022年初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迅速突破千元,为实现保供稳价目标,年初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连续发文表态,但煤炭价格仍延续快速上涨趋势,此后“四增一控”等政策持续出台,围绕“增量”、“控价”、“补长协”三个方面共同发力。
从1月到5月,在各类保供稳价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煤炭产能不断释放。但是由于需求依然在持续增长,煤炭价格维持了快速上涨的态势。5月发改委连续发表八篇《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系列解读,对稳煤价政策进行优化、打补丁。
当我们把视角放在2022年底的时候就会发现,煤炭依然维持着供需紧张的局面,但与年初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状态。因为一个关键因素——需求——有了巨大的变化。
年初,煤炭市场的需求延续了2021年的增长状态,因此即便煤炭供给有了明显的增长,依然无法短期内改变供需紧张、甚至是失衡的状态,价格自然也是难以抑制。
但是到了年底,经历了国内多轮疫情、全球经济衰退、国内需求减少、供给进一步提高,煤炭的供需失衡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虽然谈不上需求不振,但类似2021年及2022年初那样的需求大涨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价格也不再疯狂。
根据2022年第45期《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周报》,尽管全国普遍大幅度降温,发电量和供热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但电厂煤炭库存仅小幅度下降。12月9日,纳入统计的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可用天数19.5天。
冬季是煤炭消费的重要季节,此时电厂库存处在较高的水平无疑预示着今年冬季的保供任务有了重要的底气。但同时也从侧面证明,煤炭供需紧张的格局正在缓解。
不过无论怎样,今年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依然是高收益的一年。由于价格双轨制的存在,电煤价格大多严格落实中长期合同价,但市场煤价格的限价执行情况并不统一。部分产地区域非发电的市场煤依旧呈现阶梯式上涨趋势。以榆林地区Q6000大卡非电流向市场煤价格为例,截止到11月30日年均价在1079.55元/吨,较2021年均价上涨28.09%。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10月份,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8858.2亿元,同比增长62%,超过2021年全年利润总额。
然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高收益也难以掩盖对未来可能遭遇不确定性的担忧。在“双碳”约束将会长期持续并且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煤炭消费注定是要持续下降的。现在的高利润时期就是在为未来转型积累资本。不过在保供稳价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势必让出让部分潜力利润,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在确立了“先立后破”的原则之后,煤炭会在短期内(十四五期间)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政策方向上来看,中国煤炭行业要在保障产能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煤炭的清洁化利用。
在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之后,煤炭消费量将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从这时开始,对于煤炭企业转型的考验才真正来临。当下很多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在新能源产业进行布局,为转型做铺垫。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煤炭何去何从?首先,过去一年多以来的强劲周期无疑随时可能会终结。这不仅仅是因为煤炭供给开始稳步增长、“双碳”战略持续推进,更重要的是,2023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并不乐观,中国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这无疑极大地抑制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
对于煤炭企业或者整个行业来说,盈利周期依然存在。不过随着2030年碳达峰时间的迫近,各家企业和全行业的转型发展也就显得更加的紧迫。身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国家能源安全的最后底线,煤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无法将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
服务大局、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乃至牺牲,这或许才是2023年煤炭产业的新目标。
来源:
能源杂志

版权及免责声明:
一、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的局部或全部原创内容或服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
联系电话:010-53526198 邮箱:zgnycyfznh@163.com
“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
环球网能源频道
能源产业聚焦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相关推荐
能源金融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29
2023-05-29
2023-05-29
高端沙龙

中柬两国将加大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合作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