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历年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大能源政策要点
发布时间:
2023-10-27 16:5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总理多年来对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有着重大推动作用,历年来曾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能源政策和能源方面的目标。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梳理了一些他曾提出的能源政策的主要时间节点:
2013年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气十条”措施,强调减少大气污染,包括对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限制,以改善空气质量。
2014年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的命题。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2015年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强调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能,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
2016年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活跃二手车市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
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
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
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散煤使用,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燃煤锅炉,增加天然气供应,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2017年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扎实有效去产能,全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018年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
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
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2019年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坚持源头治理,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健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
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2020年
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减少燃煤发电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2021年
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2021年3月5日,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2022年
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2023年
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李克强简历
李克强,男,汉族,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1974-1976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
1976-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校学生会负责人
1982-1983年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
1983-1983年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
1983-198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1993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1991.09-1991.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3-1998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1988-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8-1999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9-2002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2002-2003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长
2003-2004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2005年 辽宁省委书记
2005-2007年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8-201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
2013—202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2022—2023年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资料来源: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
来源:
作者:

版权及免责声明:
一、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的局部或全部原创内容或服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
联系电话:010-53526198 邮箱:zgnycyfznh@163.com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环球网能源频道
能源产业聚焦


| 相关推荐
能源金融
2023-11-27
2023-11-21
2023-11-20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4
2023-11-13
高端沙龙

2022能博会大咖云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