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物┃曾毓群:“宁王”封神记
发布时间:
2023-08-02 22:44
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财报不出意外地依旧耀眼。
7月25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宁德时代总营收为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
从赚钱能力来看,“宁王”果然名不虚传。平均下来,前半年,宁德时代每天净赚1.14个“小目标”,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都是佼佼者。
宁德时代(ATL),这家全球第一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商,从创建到登顶仅用时8年。
一跃封神,创始人曾毓群哪来的洪荒之力?
苹果背书,成聚合物电池龙头
曾毓群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国企。这个“铁饭碗”仅仅捧了三个月,曾毓群就毅然放下,南下东莞,加入东莞新科电子厂。新科电子是日本著名电子工业品牌TDK旗下子公司,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硬盘磁头供应商。
曾毓群也是安分的,他在新科电子一待就是十年。凭借努力,31岁那年,曾毓群成为新科的研发总监,也是公司第一位中国大陆籍总监。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两位伯乐:新科电子的总裁梁少康和自己的直接上司陈棠华。梁少康对这个年轻人的才华非常欣赏。1999年,他对曾毓群提出想拉他入伙做电池这一构想时,曾毓群正准备前往深圳淘金,猎头介绍的下家为他开出了总经理的职位。
梁少康请来曾毓群的直接上司陈棠华,劝说曾毓群入伙。陈棠华曾经在新科的队伍中发现了这个勤奋又聪明的年轻人,选拔他出国留学,对曾毓群有知遇之恩。
彼时,便携式的消费电子产品正席卷全球。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MP3诞生,其小巧的尺寸决定了传统的圆柱形电池或者是方形电池在这里无用武之地。为这些新产品打造新电池,就是梁少康想大干一场的生意。
出色的合作者和有前景的行业,曾毓群被说服了。1999年,三人主导的电池公司在香港成立,起名ATL新能源科技。
当时在电池的市场上,日系巨头手里握着圆柱、方形等形态电池的绝大部分订单。三人决定避开正面竞争,从聚合物锂电池入手。
2003年,正为iPod续航发愁的苹果找到了ATL,希望后者为其定制一款能用于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电池——既要满足特殊的形态以安置在小巧的iPod中,又要有高容量提升续航,还得保证安全。这些需求,统统正中ATL技术的下怀。成功为iPod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后,ATL拿到了苹果发来的订单——为1800万台iPod供应电池。和苹果的合作成为了ATL产品质量优异的最好证明。打入苹果的供应链也使得ATL日后撬动更多资源与订单。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ATL势头更盛,相继成为过vivo、华为、三星手机的电池供应商。2016年,三星Note7电池爆炸。在后续责任追查过程中,检测结果显示爆炸的电池为三星子公司SDI的产品,而同为供应商的ATL生产的电池安全系数远大于三星。
2017年,在曾毓群的带领下,ATL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商。而最早进行聚合物锂电池开发的索尼现在喊出的口号是——超越ATL。
提前布局,宁德时代一飞冲天
三人创办ATL的过程中,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2002年,企业业务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规模。为了筹集资金,ATL引入一大笔风投资金,而创始团队只持有很小比例的股份。
后来,日本TDK集团买下了相当大比例的股份,成为ATL的最大股东。明明是一家中国人创办和主导的公司,却由日资控股。对于这件事,曾毓群始终无法释怀。
2008年,我国借奥运会这一百年良机,使用“政策补贴+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期实现在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而新能源车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电池。
曾毓群敏锐地察觉到了动力电池的巨大前景,经过管理层讨论,ATL决定在内部正式成立动力电池团队。
2011年,新能源车市场初露头角,但国家法规限制,外商独资企业无法生产动力汽车。曾毓群决定将动力电池团队完全独立出去。当年,CATL在曾毓群的家乡宁德成立,中文名为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成立之时,曾毓群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强调公司完全中资背景,并在发展中要求创始团队紧紧抓住绝对控股权。CATL的英文全称是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多多少少体现了曾毓群自己的家国情怀。
这时的宁德时代,尚未等来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曾毓群给宁德时代阶段目标定为以技术研发为主,不断积蓄力量,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刻。2012年,宝马汽车给了宁德时代这个机会。
看到新能源车发展趋势的宝马汽车,想为旗下新能源车品牌找一家中方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被选中了。
虽然这时在行业内还未达到顶尖水准,但宁德时代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一,大量的锂电池研发经验,并且在领域内默默耕耘多年,在宝马汽车管理人员眼中,宁德时代极具专业度。再者,ATL长期在苹果的供应链系统中担当角色,对宝马汽车来说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种种原因,宝马旗下的新能源车并未取得成功,但宁德时代丛中获益良多。宝马汽车对合作伙伴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条条款款都要标准化,800多页的要求促使宁德时代提升自己的生产检测水平。宁德时代内部一位工程师提到,宝马汽车的项目之后,企业电池检测工作马上就有了明显的优化。
宝马汽车的背书将宁德时代推向聚光灯下。在这之后,北汽、吉利、长安等业内知名乘用车企业相继将宁德时代选为其供应商。宁德时代开始在动力电池领域站稳脚跟。
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宁德时代积蓄的潜力显示出了惊人的力量。在国内新能源车供应商名单上,宁德时代开始“霸榜”。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目录中,3200款车型有500款是宁德时代提供电池。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松下、LG等传统巨头,成了全球第一大未上市的动力电池巨头。其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国内市场总装机量30%,比第二名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整整多出一倍。曾毓群的名字在业内成为一个传奇。2018年,宁德时代成功登录A股市场,成为动力电池第一股。
一朝成名,宁德时代彻底起飞。
对战BYD,占上王座持续迎敌
2018年,宁德时代以23.43GWh的电池装机量稳坐全国电池总装机量第一的位置。同年6月,宁德时代24天的过会时间打破了国内记录,九个涨停板之后,宁德时代市值突破1700亿。曾毓群这个幕后巨擎被无数股民封神。
但如果可以选择,一贯低调的曾毓群更喜欢闷声发着大财。
他干净利索的一剑封喉,让王传福的“电池大王”宝座从此易主。被超越的王传福,在2019年上半年依旧没有夺回自己的宝座。他开始谋划反攻。
比亚迪为什么会被宁德时代后来者居上?业内普遍认为,比亚迪坚持押注磷酸铁锂电池出现战略失误。
2014年后,三元材料电池兴起,用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两条腿走路的宁德时代趁机抢先半个身位。另一方面,笃信“垂直整合模式”的比亚迪满足于自给自足,这一模式严重限制了比亚迪电池市场份额的再度扩大。
宁德时代的独大引起了一部分车企的警惕,一部分车企有意采购宁德时代之外的产品,培养更多的供应渠道。王传福在此时发动蓄谋已久的大反攻,将比亚迪电池分拆上市,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与说话个性十足、大张旗鼓发起反攻的王传福不同,曾毓群很少在媒体露面,接触过他的记者评价其“低调、踏实、诚恳、有亲和力”。这位低调的剑客自从2017年登顶后,便在为这场意料之中的王位争夺战做着准备。
早在2017年4月,曾毓群就给旗下员工群发了一封题目为《猪真的会飞吗?当台风走了,猪的下场是什么?》的邮件,警告员工居安思危。他在邮件中这样写道:当我们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的时候,竞争对手正在面临生死关头玩命干,一进一退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如果外国企业下半年就回来,我们还可以蒙着眼睛睡大觉吗?答案不言自明。
电池业务占宁德时代收入的近90%,因此守住电池市场是这场大战的关键中的关键。曾毓群深知,想要长久守住自己的地位,单纯依赖短期的市场占比远远不够。2018年,宁德时代投入研发金额超过20亿元,研发人员超过4000人。国内锂电行业拥有博士学位的研究者,有近一半被他收入麾下。宁德时代的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 16322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264名、硕士学历的2852名;拥有 5518项境内专利及106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10054项。
与此同时,曾毓群也非常清楚原材料供应的重要性。根据招股书显示,宁德时代的上游材料供应商极为分散。其中正极材料供应商多达9家,三元材料为6家,隔膜也与5家企业开展合作。2018年,宁德时代还控股了NAL(北美锂业),在全球锂资源的争夺战中再下一城。面对卷土重来的王传福,曾毓群正在王座上持剑而立严阵以待。
高手过招,守疆土暗战特斯拉
2020年1月底,马斯克宣布宁德时代将成为特斯拉继松下和LG化学之后,第三位合作伙伴。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公司和最大动力电池公司的合作,引发股民狂欢。在车企哀鸿遍野的大环境下,特斯拉逆风而上。
公布消息后,特斯拉股价飙升至780美元,而7月前,它的股价还只处在178美元的低点。宁德时代紧随其后。2月3日,春节假期后的A股,在疫情笼罩的巨大利空下开盘,宁德时代逆市飘红。2月4日,宁德时代再度涨停。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和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在资本市场携手一飞冲天。特斯拉市值达到了1405亿美元,宁德时代的市值也达到了3288亿人民币。
然而接下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特斯拉没有责任和义务必须购买公司产品,对产品采购量不做保证,特斯拉将根据后续具体订单提出采购需求。换句话说,宁德时代自爆双方达成的只是一个意向,并没有签订实质的采购协议。
双方在这次合作中表现出的姿态,异乎寻常的微妙。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双方就基本敲定了合作意向,但双方都对合作避而不谈,一向高调、喜欢营销的马斯克也三缄其口。双方看似淡漠的表态背后,是针对价格的博弈和暗战。
今年5月,马斯克来到中国,在北京和曾毓群会面并共进晚餐。据澎湃新闻报道,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马斯克与曾毓群会面,商谈的内容可能会包括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储能电芯供应、未来在北美合作建电池厂以及动力电池供应的事宜。
从大方向上看,两家全球顶级公司的合作是双赢。特斯拉巩固其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宁德时代也巩固其动力电池销量第一的宝座。然而对于特斯拉而言,动力电池在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过大,所以只有不断和对手撕咬,降低电池成本,才可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本质上,特斯拉和前合作伙伴松下的矛盾,就源于马斯克要求松下不断降低成本。到最后,松下不得不拼死一搏,不惜将与特斯拉合资的美国电池工厂停产,并撤离技术人员。
然而,曾毓群并非马斯克可以随意捏的“软柿子”。他并不缺合作者,所以当时才会面对马斯克,发出一份不带温度的声明。两大高手过招,招数出于无形。
从ATL到宁德时代,看上去似乎只是外部机会成就了曾毓群与他的两个“时代”。但回望曾毓群的创业史会发现,对于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趋势,他比常人要早5年捕捉到。
登顶的曾毓群享受着行业顶尖的荣耀,也遭受着无数企业的虎视眈眈。群狼环伺,曾毓群要想长久立得稳、站得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料来源:创新世界周刊 记者 徐姝静,有修改
编辑:齐琛冏 审核:丁凯
来源:
能源品牌观察
作者:

版权及免责声明:
一、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的局部或全部原创内容或服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
联系电话:010-53526198 邮箱:zgnycyfznh@163.com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环球网能源频道
凡特科技

| 相关推荐
能源金融
2023-09-27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高端沙龙

2022能博会大咖云集

推荐阅读